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民生观察 > 品牌 >

第七届科学与艺术研讨会将于9月25日在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2-09-21 10:01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杨炎雳 报道)2022年第七届科学艺术研讨会将于9月25日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是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数字科普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与北京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也是第24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系列活动之一。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当前新时代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绿色设计等都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下,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更多的影响

据悉,2022年第七届科学与艺术研讨会将以“科学与艺术:双碳时代与绿色设计、数字艺术”为主题。研讨会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以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服务北京绿色环保,绿色设计发展,服务首都民众科学素质为宗旨,紧密结合近年来科学与艺术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深入探讨科学技术融合下双碳时代与绿色设计、数字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展示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让关注研讨会主题和分议题的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在研讨会平台上充分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以促进跨学科领域专家协同创新。

研讨会自2010年开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一批关注科学与艺术的专家、学者,围绕科学与艺术的有关话题展开讨论,充分彰显了首都文化中心、科技中心的聚合力和影响力,对广泛推动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发展,提升科技与文化服务社会等方面具有积极地指导作用。

在此,研讨会主办单位也诚挚的向在科学与艺术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发出邀请,衷心地欢迎您在2022年9月25日上午9点通过线上官方独家直播网易新闻APP、网易艺术、网易艺术官方视频号参加和观看2022年第七届科学与艺术研讨会!

附: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专家介绍

学术主持人:

王 中 教 授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藏艺术品评审专家、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公共艺术委员会会长、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陈设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国际动态艺术组织艺术委员、APDF亚太设计师联盟全球副主席。曾荣获中国环境艺术杰出贡献奖、中国雕塑徐悲鸿奖、新中国城市雕塑60年建设成就奖等国家级艺术奖项、刘开渠国际雕塑评委奖、 “欧洲设计界奥斯卡”A.DESIGN AWARD国际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主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整体规划及实施、策划主持“艺术雄安 设计之都”——雄安艺术都市规划、雄安新区美丽街道空间景观集成设计、临空经济区公共艺术整体规划等。创立AUD(Art oriented Urban Design)艺术导向城市设计理念,出版专著《公共艺术概论》1-2版、《奥运文化与公共艺术》、《中国公共艺术文献汇编(1949-2015)》、《中国公共艺术案例展作品集》、《发生·发声——中国公共艺术学术论文集》、《中国公共艺术访谈录》等,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

报告专家:

汪建松 副院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长聘教授、博⼠⽣导师

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 执⾏副院长

清华⼤学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 所长

中国建设⽂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 执⾏会长

报告题目:艺科融合,创新发展

报告提要:

1、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之路

2、“政产学研”联动发展

3、未来趋向的创新研究

费 俊 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

某集体 ART+TECH 创始人、创意总监。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主任。

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联合策展人。

报告题目:艺术与科技的跨学科语境与实践

报告提要:

介绍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内外背景,走向碳中和已成国际共识。分析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面临的挑战,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路径。梳理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绿色经济增长的先进经验,分析数字技术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思路框架和机理,从数字化减碳管碳角度阐述数字技术赋能电力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高耗能重点行业碳减排的着力点和典型应用场景。

卢春阳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副总工,正高级工程师,ITU-T SG5 Q7循环经济组副报告人、IEC TC111、国标委TC297和CCSA节能与综合利用特设工作组专家。

报告题目:数字化与碳中和

报告提要:

介绍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内外背景,走向碳中和已成国际共识。分析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面临的挑战,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路径。梳理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绿色经济增长的先进经验,分析数字技术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思路框架和机理,从数字化减碳管碳角度阐述数字技术赋能电力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高耗能重点行业碳减排的着力点和典型应用场景。

卢伦燕 CEO

卢伦燕女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首席代表。 于 2012 年加入 WWF,曾任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首席运营官,横跨保护项目、传播、公益 合作与运营。

报告题目:碳中和与全民行动

报告提要:

1.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中国双碳目标与实践。

2.可再生能源与企业碳减排的重要性。

3.普通民众如何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持双碳目标的实现。

蒋文博 副秘书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秘书长,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审,博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合作出版编著和译著7部,独立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文学作品300余篇。报告题目:加密艺术的语言逻辑

报告提要:

加密艺术(NFT)强势介入当代文化,瞬间引发飓风效应。回到艺术本体,需要进行集中追问:NFT将为艺术世界提供哪些可能?新的艺术语言与传统艺术机制如何自洽?人类艺术活动的古老使命能否延续或重生?通过梳理加密艺术自2012年萌芽至今20年的发展过程,力图从历史溯源、概念界定和语言分析三个层面,归纳加密艺术语言的内在逻辑,进而展开追问和反思。

师丹青 副主任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主任。作为知名新媒体艺术家,交互设计师,主要研究并实践沉浸交互式展览设计。主持设计的项目在世界多地落成,包括:美国20世纪福克斯《阿凡达》交互体验展、荷兰阿姆斯特丹微生物馆、韩国Hansol纸文化博物馆、微软Center One体验中心、故宫端门数字体验馆、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新媒体展、新华网瓷生物乐园主题展、北京冬奥5G+8K数字体验院线等。

报告题目:数据驱动的生态环境感知与艺术表达

报告提要:

全球的生态问题往往是宏大、漫长且相对隐蔽的,人们不容易产生切身的直观感受。生态环境大数据通过科技手段,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进行镜像建模。数字艺术与数据科学的结合,可以提供一种新的生态体验方式,通过生态数据艺术作品提升人体感官的“敏感度”,令曾经无视无感的生态问题变得可视可感,激发人们付诸行动改善环境。

学术指导:闫保平、马浚诚、田海鹏

学术主持:王中、鲍泓

项目策划:曲学利、郝凝辉

执行策划:卓凡、吴赛

项目组委会:

马浚诚、王中、王振强、田海鹏、齐锐、闫保平、曲学利、李亮、宋明霞、吴赛 、苏海江、卓凡、侯俊杰、郭豹、郝凝辉、鲍泓

研讨会组委会办公室:北京数字科普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联系人:曲学利、卓凡电子邮箱:bjszkpxh@163.com;cyyjsbgs@cafa.edu.cn;

温馨提示

2022年科学与艺术研讨会将按照国家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总体要求,在落实主办方主体责任,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完备应急预案的前提下和基础上,调整会议规模,控制参会人数,并采用线下(现场参会)和线上(视频直播)结合的会议模式。

请参加现场(线下)会议的人员,服从会议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和管理,进入会场和就餐区域要进行测温和佩戴口罩,并按照要求出示“北京健康宝”、48小时核酸证明和行程码。

现场会议召开期间,请保持会场安静,积极参会,不要随便走动或到非会议区域(非会议区域为社会公众阅读区域,勿影响社会民众)闲谈;会议期间请勿接打手机,并请关闭手机或调至静音状态,谢谢支持和配合!

责任编辑:杨秀珍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广告发布|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